logo
Navigation
Views: 2967 | Replies:0
陈年普洱:浅谈精英立场、平民主义与全球化
By 陈年普洱  
OP 12/21/2016

《财经》杂志日前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,题为《直面民粹主义——西方民粹主义再兴起的经济学逻辑》,作者为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,某读之再三,基于数月来对美国时政的所思所想,些许感喟不吐不快。

通览全文,窃以为文中“民粹主义”一词不够柔和,作者身为藤校教授,用词有些过于精英化和立场化。鉴于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(英国脱欧、美国大选、意大利公投),还是用“平民主义”更为贴切写实一点。

说到平民,在任何国家和社会平民都是主流组成部分,不可忽视,相比之下精英毕竟只是极少数。民主制度基于一人一票的规则,长期来看,社会规则和政府意志倾向于照顾主流群体是理所当然的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

当前各国沿用的民主体制基于社会共识(以选票形式体现),为了照顾主流群体(选民)利益,其决策过程必然是短期行为(美国大选四年一届),比如近期美国TPP的半途夭折。单个来看,受限于平民共识,某些决策内容可能是非常短视的;但是长期来讲(着眼于社会稳定),却可能是最优化、最稳定的选择。若只是盯着单个决策嘲笑整体平民共识,无异于一叶障目,因小失大。

而且从某些角度来看,平民主义是社会调节自我稳定的一种手段,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,“给人们以宣泄、表达的途径,通过表达和参与释放不同群体的不满,以达到社会和世界的和谐点。”因此,这种行为理应得到理解和重视,若是一味打压嗤笑,殊为不智。

确实,精英群体无论从学识、眼界、能力等多方面而言,平均值都在平民群体之上,但是若考虑到两者之间数量上的巨大差异,在信息流通的环境中,平民相互堆叠而形成的群体共识未必就逊于精英,甚至相比之下更富有洞察力也未可知。比如英国脱欧、比如美国大选,个人认为平民的群体抉择是优于精英意识的,很好的扭转了两国颓势。

再说全球化,从长远来讲,全球化或许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,但是这种共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,各方意见需要长期的切磋与磨合才能达成一致。在此期间,社会局势兜兜转转甚至往回走上几步,也是一个再正常也不过的过程。须知,如果没有这些过程,没有见证到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,共识也无法轻易形成。若是精英群体自诩先知立场,以大政府的手段强行推进社会演变,那未尝是一件好事,甚至会是灾难。

全球化在未来的推进过程中,基于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种种因素,必然会在一个阶段内导致精英与平民的差距越来越大。文中说道,“随着新技术、新商业模式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,精英跟百姓之间的鸿沟距离必然会增加,而不是缩短”,个人同意这种看法。

但是换个角度呢?若我们站在上帝视角,悄悄将时间线拉长(往后延伸至千百年),一旦全球化的演进过程走到最后,社会结构和行业状况或许会迥异于现在,那时何者为精英,何者为平民?却又是另一番局面了。

0 0
 Share with WeChat
Open your WeChat,Scan QR Code,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.